??????中國家用電器(以下簡稱家電)行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粗放到集約,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十幾年的發展和競爭,已經形成了一個由生產、經營、科研、檢測、教學等環節組成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擁有了一批名牌產品和骨干生產企業,產品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同時開始穩步進入國際市場。近年來,國外一些跨國公司紛紛以獨資或合資方式進入中國,掀起一輪新的投資熱潮,并且已經有一批國際知名家電產品開始在國內生產和銷售,使本來就很激烈的中國家電市場競爭形勢變得更加白熱化,家電行業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已經形成。競爭的重點是資本和技術實力,競爭范圍已經超出國內市場而進入國際領域。
面對新的競爭,中國家電行業將如何發展?本文根據該行業的有關資料,綜述分析如下:
一、行業概況
中國家電工業的生產企業主要隸屬于國家輕工總會和電子工業部分別管理。其中,以電視機為主的視聽、音響、收錄設備生產企業隸屬于電子部。此外,冰箱、洗衣機、空調器、電風扇等機械類生產企業則由輕工總會負責。
進入80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國居民收入逐年增長,消費觀念和需求發生根本變化。以家用電器為代表的耐用消費品開始進入家庭,并迅速成為社會性消費熱點。在這一熱潮的推動下,中國家電行業開始了高速發展,達到如下規模:
(一)職工人數、固定資產、工業總產值
據1996年統計,年全國輕工系統和電子系統所屬家電行業共有職工分別為25.56萬人和32.24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分別為1.54萬人和3.5萬人,固定資產凈值分別為68.4億元、125.94億元,工業總產值分別為444.12億元、772.15億元。
1985年至1995年十年間,中國家電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為32.1%,超過其他國家家電工業同期發展速度。
(二)主要產品、產量
目前,中國家電工業已經能夠生產幾乎所有大小家電產品,品種從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到彩色電視機、微波爐、空調器等共120多個,主要產品產量也已經開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定份額。(見附表一)1996年中國電冰箱產量為928萬臺、洗衣機1068萬臺、空調器646萬臺,均占世界同類產品的1/5左右。(見圖一)
1996年由于市場制約機制的作用,一些產品產量有所下降。而名牌家電產品的產量與去年相比卻繼續增長,這表明在市場競爭驅動下,增長方式開始向集約化轉變。但是電冰箱、洗衣機、電熨斗、電風扇、電飯鍋等產品的產量仍居世界首位。
(三)銷售額、進出口情況
據中國《工商時報》有關資料顯示:世界家電市場年銷售額約為2000億美元,中國1996年家電工業銷售總額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約占世界年銷售額的7%,僅次于美國、日本,位居世界第三。(見圖二)
近年來,中國家電產品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對外出口也保持了持續增長。(見附表二)1996年出口額達到27.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8.5%。其中彩電、空調器、電冰箱、洗衣機和微波爐等主要家電產品出口量分別達到405.7萬臺、47.4萬臺、103.4萬臺、55.8萬臺和83.1萬臺,出口創匯分別達到5.6億美元、1.58億美元、7815萬美元、5857萬美元和6265萬美元,其中彩電、空調器、電冰箱和洗衣機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4.96%、18%、323%和37.4%(見圖三)。
產品已出口至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且對28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超過了1000萬美元。有12個企業年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
與出口相比,進口量則處于較低水平。據輕工總會資料顯示,91~95年期間電冰箱,洗衣機等進口總量不到國內市場份額的1%。
(四)企業現狀
在80年代的大發展時期,除原有電子部,輕工總會系統所屬企業之外,機械、航空、航天、農業、兵器、衛生等系統的企業也紛紛參與進來,因此曾經出現過各行各業一起搞家電的局面。近年來,由于家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造成近1/3的企業破產或者處境艱難,1/3的企業勉強維持,只有其余1/3的企業得以迅速發展,并且已經逐漸形成一批管理水平高,產品知名度高的企業群體。
(五)存在問題
伴隨著大批外資企業的陸續建成投產,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定位的外國知名品牌產品將要大規模進入中國家電市場,中國家電工業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已經展開,國內市場國際化的競爭態勢已經形成。如同其他行業一樣,由歷史原因所造成的一些問題,將使中國家電行業在新的競爭局勢中面臨著嚴峻考驗,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生產能力開始過剩
據了解目前中國電冰箱年生產能力1500萬臺,洗衣機年生產能力1700萬臺,均已遠遠超過目前市場需求量。(還未包括將要陸續投產的外資企業產量)另據中國第三次工業普查顯示,中國空調器現有生產能力利用率也僅為33%。此外,彩色電視機年生產能力超過3000萬臺,國內市場需求量不足2000萬臺,加之10家外國大型彩電生產企業的陸續投產,到2000年時,中國彩電生產能力將高達4600萬臺。但是,據《經濟參考報》8月9日載文分析,那時的需求量不會超過3000萬臺,因此生產能力過剩的狀況將更為嚴峻。
2.價格優勢正在減弱
中國家電企業依據地理條件和勞動成本的比較優勢所獲得的價格優勢將要被外國公司新的投資戰略,即通過大規模采用先進技術在華就地生產,就地銷售,進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綜合優勢所抵消,市場占有率亦將因此被逐漸削弱。
近日中國有關方面正式宣布,進口關稅還將進一步大幅下調,勢必對未來市場占有率的變化產生較大影響。
3.生產組織結構難以適應競爭需要
中國家電行業的集中程度相對偏低。僅以家電工業支柱之一彩電為例,3000萬臺生產能力分散在98家企業,其中年產50萬臺以下的企業占80%,年產100萬臺以上的企業僅為5%。加上地區、行業等種種限制,使技術和資金難以集中并形成優勢,開發能力不強。即使目前名列前矛的企業,其生產規模也與國外同行相差甚遠。
二、市場展望
中國家電行業是隨著需求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的前景也必將與未來的市場需求息息相關。據權威方面分析,最近五年期間中國家電市場將要逐漸擺脫緩慢運行狀態,進入新一輪消費熱潮,主要依據如下:
首先,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為消費的增加提供了經濟基礎。據《經濟信息報》今年5月7日報道:1996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分別增長3.3%和9%。根據預測,今后幾年仍將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長幅度。居民收入預期看好,必將進一步促進居民的消費欲求。
其次,高新科技推動產品不斷更新,對居民消費產生較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近年來,伴隨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功能更為齊全,設計更加精巧、式樣更加美觀、外觀更為新穎的家電產品適合了部分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費需要。根據對消費者消費意向調查顯示,有77.21%的家庭新增消費目的是為了追求更高檔次的產品,有19.35%是為了追求更佳收視、欣賞效果。
另外,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基本改善,為各類大型家電產品進入家庭提供了客觀環境。近年來占地面積較大的家電產品如柜式空調、大容量冰箱、洗衣機以及大屏幕彩電、家庭影院系統等開始進入家庭與住房面積增加不無關系。
基于以上原因,城鄉居民對于家電消費在觀念和實際需求兩方面都將發生相應變化。
(一)消費觀念不斷更新
進入90年代以來,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據最近人民銀行的一項儲蓄意向調查,多數居民對未來收入均持較高的預期值。伴隨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文明意識的增強,消費觀念也隨之開始發生變化:
1.高新技術所引起的家電消費觀念向高品位,多功能方向轉化。以大屏幕彩電、組合音響、高保真錄象機、影碟機、攝錄一體機、大容量綠色冰箱、全自動洗衣機、模糊控制節能空調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家電產品,將日趨占有重要位置。
2.消費需求開始從滿足物質需要向追求精神享受轉變。人們的消費需求由滿足日常家庭使用、減輕或代替體力勞動的初級階段轉而逐漸進入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和更為現代化的文化享受。多媒體電腦、互聯網絡、家庭影院將成為新一代家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
3.廚房電器化和家居生活舒適化、健康化觀念迅速普及。電冰箱將進入90%以上的城鎮居民家庭,還有相當數量的家庭將要配備電氣化炊具如電飯鍋、微波爐、洗碗機、消毒柜等小家電產品。有40%以上的家庭將實現空調器調節室溫,并擁有較好的聲象娛樂條件。
4.農村居民對家電產品的消費意識開始向城市轉化。改革開放以來,部分沿海開放地區農村經濟高速發展,構成強勁的消費市場。(見附表三)據調查,農村家庭對家電消費有支出意向的占49.33%,高于城鎮7個百分點,其中彩電購買率4.9%,洗衣機4.5%,電風扇5.6%。(見圖四)
?
5.伴隨現代文明意識的增強,.對其他小家電產品的需求日益廣泛。美容美發器、電動剃須刀、電吹風、電動按摩器、微型吸塵器等種類繁多的小家電產品將更加廣泛進入居民日常生活。
(二)市場需求前景廣闊
對于家電市場前景的評價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預測:
1.需求量預測
多數城鎮居民家庭的現有家電用品開始進入更新期。從80年代開始,中國城市居民陸續購買的以彩電、冰箱、洗衣機為代表的"三大件",目前已經陸續達到使用年限。以彩電為例,據《經濟信息報》一調查顯示,目前城鎮居民的彩電50%以上是在80年代中期購買的,按8~10年使用壽命計算,有50~80%的彩電將在近幾年進行更新換代。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主要大城市彩色電視機每百戶擁有量均已超過百臺,近年內在這些城市中的一戶多機比例將超過50%。(見附表四)
根據以上分析,預計近五年內城鎮居民對于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器、收錄機等主要家電產品需求將分別增長1.5%~6%左右。(見圖五)
2.普及率預測
據中國家電協會預計今后五年內,主要家電產品城鎮普及率將要達到22%-81%,(見附表五)其中電冰箱和洗衣機將分別為91%和94%、空調器為33%上下。(見圖六)實際情況顯示,僅在1996年,中國城鎮電冰箱普及率即已經達到69.8%,洗衣機達到90.06%,空調器則從幾乎為零迅速增加到11.6%。根據這一趨勢,2000年的普及率勢必大大超出以上預測水平。
3.需求地區預測
未來五年,需求熱點地區仍將以城鎮為主。除城鎮地區以外,全國其它地區每年需求量亦很可觀。(見附表六)尤其地處沿海開放帶的農村地區,人口密度大,經濟發展速度快,農民收入水平高,消費趨勢開始向城市化發展,加之住房條件比較優越,公共設施比較完善。因此,該地區將要成為未來家電需求增長最快,發展最活躍的重要市場之一。(見圖七-九)

其它農村地區人口約為6.7億,雖然普及率增長比較緩慢,但人口基數大,因此仍然值得重視。(見附表七)
4.需求品種預測
據中國家電協會分析,隨著家電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環境保護觀念的普及,對于家電產品功能和種類的需求將出現相應變化。例如對于彩色電視機,要求大屏幕、多制式、畫中畫、高質量音質等;對于電冰箱,要求功能全、容量大、無霜、無污染等;對于洗衣機,要求全自動、滾筒式、自動烘干等;對于空調器,則要求采用模糊邏輯、電腦遙控、無氟致冷等高新技術產品。
三、外資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外商對中國家電行業的投資總額和投資項目穩步增長。截止到1996年,外國企業共在華建立三資企業63個,協議投資額達20億美元。(見附表八〕
(一)有關政策
根據中國有關部門制定的關于《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家用電器,洗衣機,電冰箱,冰柜,空調壓縮機,彩色電視機,攝象機,錄象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均屬于"限制外商投資產業"。(見附件一)
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在家電行業各個主要產品制造領域都成立了數量不菲的中外合資或者外商獨資企業,而且近年來有繼續增加的趨勢??梢娭袊译娛袌鰸摿薮?,亟待開發。
此外,為了與國際接軌,中國幾次下調了進出口稅率。今年10月1日又將再次下調至17%,國內市場國際化的局面已經形成。
(二)投資重點
外商投資重點主要為大型家電產品生產企業。其中,電冰箱企業17個、空調器企業21個、洗衣機企業10個、微波爐企業6個、抽油煙機(展示柜)企業5個、熱水器企業4個。(見圖十)近年來,逐步開始向微波爐、電飯鍋、電熨斗、剃須刀、食品攪拌器等小型家電產品方向擴展。
(三)投資方式
進入90年代以后,國外各個主要跨國企業集團為了有效占領中國家電市場,投資方式從初期的投資參股逐步發展為合資控股,并且不斷提高控股比例。在現有外資項目之中,75%為外方控股,外方股權一般為55~60%,個別高達80%以上。由外商獨資的生產基地式企業也開始陸續投產。(見圖十一)
?
(四)生產規模
伴隨投資方式的轉變,外資企業的生產規模將逐年擴大,產品產量根據預測亦將逐年增加。僅1996年,合資企業生產的空調器即已經達到160萬臺,占當年全國總產量的24.8%,市場占有率達到35%。據中國輕工總會預測,到2000年時,增幅最大的空調器產品產量預計將超過700萬臺,電冰箱超過500萬臺。
(五)發展動向
隨著外商投資企業的陸續建成投產,針對中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外資在中國家電市場的競爭戰略和手段也開始有所轉變。
首先,競爭手段開始向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方向擴展。由于外資企業生產規模普遍較大,加之在國際采購中又可以得到批量價格優惠,綜合生產成本已經越來越接近國內水平。一些外國企業開始率先降低價格,如飛利浦、LG和日本山水等公司產品的價格已與國產品持平,有的甚至稍低。根據《經濟日報》報道:松下公司在華生產的電冰箱則已經于今年首次進入國內市場占有率前10名行列。
同時,外資產品又開始向提高科技含量、加快開發周期方面發展。如日本松下公司為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在其合資公司中采用了世界先進的生產技術,使產品每10秒鐘就可以變化一次型號、款式和顏色。此外,在產品上亦采用了無氟制冷、模糊控制等最新技術成果。另如,韓國三星、荷蘭飛利浦等公司已經開始加快其在華投資企業的產品更新步伐,松下濟南公司在推出64厘米彩電不到半年就立即推出新型產品。(見附表九)
此外,競爭戰略也開始從具體產品的較量轉向以品牌為核心的全面競爭升級。在市場開發方面,依靠雄厚的資金實力,開展大規模品牌宣傳和促銷活動。在投資方式方面,開始掀起品牌收購熱潮。如美國惠而浦公司收購北京"雪花"、德國西門子收購安徽"揚子"、韓國三星收購蘇州"香雪海"等等,明確顯示出投資方式與品牌競爭戰略的緊密結合。
四、發展前景
家電市場的巨大需求潛力為中國家電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但是同時也蘊涵了激烈的競爭,范圍已經從國內同行擴展至外商在華投資企業,而后者的進入將使中國家電市場的未來呈現出更加激烈的競爭態勢。在這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期,中國家電行業前景如何?試作如下分析:
(一)發展計劃
根據中國有關表面主管部門的行業規劃:至2000年,工業總產值預計將保持年遞增15%的增長速度。(見附表十)主要產品產量增長幅度預計超過50%,其中電冰箱增長100%,洗衣機增長83%,空調器增長180%,微波爐增長300%。(見圖十二)在市場機制作用占據絕對地位的家電行業,以
上數字僅具有參考意義
?
(二)發展趨勢
相對于外國公司在中國家電市場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中國家電行業盡管由于歷史等原因所至,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但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今后高起點的競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并且在以下方面具有相對優勢:
1.確立了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的絕對優勢
根據不久前對中國35家大型商場家電商品銷售情況調查,10大暢銷品牌全部為國產貨。其中,電冰箱市場占有率93%,冰柜為88.75%,洗衣機為83.15%,空調器為57%。
另據統計,前10位彩電生產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在1995年就已經達到72.7%,1996年更上升為78.9%,一年之內上升6.2個百分點。預計中國彩電的市場占有率還會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非名牌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根據有關部門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目前最具競爭力的十大彩電品牌分別為長虹、康佳、熊貓、TCL王牌、牡丹、海信、西湖、福日、長城、創維。
2.企業生產規模和集中度不斷提高
根據統計,至1996年上半年,中國前12位電冰箱企業產量之和占總產量的95.2%(見附表十一),前12位洗衣機企業產量之和占總產量的83.3%(見附表十二),前10位空調器企業產量之和占總產量的85.2%(見附表十三)。另外,從1994年開始,電冰箱、洗衣機前11位企業年產量超過30萬臺,空調器前10位年產量超過15萬臺。1996年容聲、海爾、新飛、榮事達、小天鵝、水仙、威力及春蘭等國內著名品牌的產量均超過100萬臺,其中容生冰箱、海爾冰箱以及榮事達洗衣機產量達到或超過150萬臺。與1995年相比,生產集中度有了進一步提高。
3.管理水平高、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群體已經形成
1996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已達到20家(見附表十四),名列第一的春蘭(集團)公司于1996年達到53.33億元。上述企業銷售額1996年達到462億元,占全國家電行業銷售總額1100億元的40%以上,(見圖十三)已經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的主體。
4.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參與海外競爭
中國家電行業中的優秀企業已經開始注重開發國際市場,在產品大量出口之后,到國外投資設廠生產自己的名牌并且在當地銷售,與國際著名品牌開始直接的競爭。如科龍集團在日本設立研究所,小天鵝集團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投資設廠。而最著名的海爾集團除了在上述國家投資之外,還在國外發展了32個專營商,并設立經銷點近7000個,主動拉開了直接參與全球性競爭的序幕。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家電行業盡管發展時間不常,與國際著名公司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但是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并且擁有了以一批優秀企業為主體的名牌群體,為迎接新一輪的競爭奠定了基礎。其中的佼佼者已經開始主動參與全球性競爭,自身經受鍛煉獲得發展,同時也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經驗,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附表:
表1:主要家電產品產量(單位:萬臺)
產品
|
1994
|
1995
|
1996
|
洗衣機
電冰箱
電風扇
空調器
電飯鍋
|
662.38
463.02
5799.36
24.10
577.99
|
952.49
929.56
8907.94
519.88
1608.19
|
1068.58
928.22
8171.41
65.93
1423.62
|
表2:主要家電產品出口量、出口額(單位:萬臺、萬美元)
產品
|
1994
|
1995
|
1996
|
出口量
|
出口額
|
出口量
|
出口額
|
出口量
|
出口額
|
電冰箱
電風扇
洗衣機
空調器
|
56.52
5865.00
35.67
22.69
|
3964.9
54049.0
2803.0
6755.8
|
98.02
6491.00
49.83
39.40
|
6848.0
55585.0
3916.3
11731.0
|
103.4
6706.6
55.8
47.4
|
7815
65000
5857
15800
|
表3:2000年內主要家電產品農村年需求量和增長率預測
產品
|
需求量(單位:萬臺)
|
增長率(%)
|
電冰箱
洗衣機
空調器
微波爐
|
66
100
14
15
|
10.0
15.0
2.0
2.3
|
表4:2000年內主要家電產品城鎮年需求量和增長率預測
產品
|
需求量(單位:萬臺)
|
增長率(%)
|
電冰箱
洗衣機
空調器
微波爐
|
308
116
463
178
|
4.0
1.5
6.0
2.3
|
表5:2000年內主要家電產品城鎮普及率預測
產品
|
1993年(%)
|
2000年(%)
|
電冰箱
洗衣機
空調器
微波爐
|
55.9
86.3
2.3
0.8
|
91
94
33
2.3
|
表6:2000年內主要家電產品年均需求量預測(單位:萬臺)
產品
|
城鎮
|
沿海開放城市農村
|
其他農村
|
社會集團第三產業
|
合計
|
電冰箱
洗衣機
電風扇
空調器
微波爐
|
682
888
1132
486
202
|
400
440
515
25
|
85
250
1350
|
150
90
390
162
30
|
1317
1668
3400
673
232
|
表7:2000年內家電產品農村普及率增幅及年均需求預測
產品
|
普及率增幅(%)
|
需求量(萬臺)
|
電冰箱
洗衣機
電風扇
|
0.5
1.5
8.0
|
85
250
1350
|
表8:家電行業外資企業分布情況(單位:企業個數)
產品
|
外資企業
|
合資企業
|
獨資企業
|
電冰箱
空調器
洗衣機
微波爐
熱水器
|
17
21
10
6
4
|
17
21
10
5
4
|
1
|
表9:中外家電產品開發周期對比
產品
|
中國品牌
|
外國品牌
|
電冰箱
洗衣機
空調器
|
2~3年左右
2年左右
2~3年左右
|
1年左右
1年左右
1~2年左右
|
表10:中國主要家電產品產量預測(單位:萬臺)
產品
|
1995年
|
2000年
|
2010年
|
電冰箱
洗衣機
電風扇
空調器
電飯鍋
微波爐
|
1000
1200
2000
520
2100
100
|
1600
1700
3500
1000
3500
300
|
2000
2200
4000
1500
5000
400
|
表11:電冰箱產量超過30萬臺的企業
序號
|
企業名稱
|
產量(單位:萬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
上菱家用電器集團公司
美菱集團公司
揚子集團公司
新飛電器有限公司
長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萬寶集團公司
西泠集團公司
上海雙鹿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雪柜實業有限公司
浙江華日集團公司
|
121.19
100.04
85.25
75.35
75.02
71.84
62.62
56.88
50.52
36.55
34.98
34.01
|
表12:洗衣機產量超過30萬臺的企業
序號
|
企業名稱
|
總銷售額(單位:億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合肥榮事達集團公司
威力集團公司
上海水仙電器實業有限公司
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
杭州金魚電器集團公司
天新寶天洋家電有限公司
揚子集團公司江門金羚集團公司
甘肅長風寶安實業有限公司
濟南洗衣機廠
重慶洗衣機廠
|
127.72
126.81
106.32
80.83
64.34
60.74
59.81
38.82
36.36
33.32
32.02
|
表13:空調器產量超過15萬臺的企業
序號
|
企業名稱
|
總銷售額(單位:億元)
|
1
2
3
4
5
6
7
8
9
10
|
春蘭集團公司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
廣東華寶空調器廠
上海夏普電器有限公司
上海日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上海家用電器總廠
廣東省二輕制冷機公司
|
114.21
70.03
42.14
26.79
26.51
19.56
19.27
18.02
17.07
15.55
|
表14: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家電企業
序號
|
企業名稱
|
總銷售額(單位:億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春蘭集團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
上菱家用電器集團公司
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美菱集團公司
揚子集團公司
萬寶集團公司
威力集團公司
新飛電器有限公司
長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西泠集團公司
廣東華寶空調器廠
青島澳柯瑪電器公司
華凌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長城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榮事達集團公司
上海夏普電器有限公司
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
|
53.33
43.35
40.97
35.31
30.07
20.80
20.05
18.89
16.71
16.18
15.59
13.73
13.48
12.21
12.18
11.44
10.95
10.22
10.19
10.10
|
附件: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家電行業部分)
一、輕工業
1、機械、電子表機芯和成品表組裝、自行車、家用縫紉機;
2、家用電器:洗衣機、電冰箱、冰柜;
3、易拉罐;
4、空調、冰箱用軸功率2千瓦以下壓縮機(車用空調除外)。
二、電子工業
5、收錄機、收音機;
6、黑白電視機及黑白顯象管;
7、彩色電視機及調諧器、遙控器、回掃變壓器;
8、彩色顯象管及玻殼;
9、攝象機(含攝錄一體機)、錄象機;
10、錄象機磁頭、磁股、機芯。
?